在这个科技发展飞速的时代,智能家居概念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接受,所以对于传统设备制造商而言如何跟上时代的脚步 ,由“传统”转型升级为“智能”将非常关键,向着智能硬件迈进是不二选择。因此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,WiFi模块 “应运而生”。
智能家居的普及需要一个过程,在智能家居完全走入大众家庭之前,传统家庭设备制造商必然有变革阵痛,但这恰好正是喘气休整的重要时期。WiFi模块看似是救命稻草,给传统设备带来很大改变,至少在万物互联时代,“WiFi模块+传统设备”会产生两种前所未见的效应。
传统设备能够接入互联网。通常情况下,大众消费者家庭能够接入互联网的设备十分有限,一般仅限于路由器、电脑、笔记本、手机等几类产品,其他设备是无法与互联网相接的。而一旦植入WiFi模块,这种情况将得以彻底改变,家电等都会变成上网设备。
传统设备操作更方便。植入WiFi模块、接入互联网后,传统设备可以与互联网相联,甚至设备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联系,根据物联网思维,这为它们提供了一种快捷的操作方式——手机或电脑控制。就目前来看,无论什么传统设备,只要能够植入WiFi模块,就能够实现手机APP或电脑软件控制,一定程度上提高消费者家庭生活效率。
WiFi模块为传统设备带来的巨大变化,是否就意味着将其“升维”成智能家居呢?恐怕也不尽然。WiFi模块使传统设备具备了智能家居的最基本属性,但并没有真正把握了智能家居之所以智能的内核。
植入WiFi模块,传统设备升级只能实现部分功能。作为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,智能家居是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,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(照明、窗帘、空调、安防等)连接到一起,并提供家电控制、节能照明、安全防护、环境监测、健康管理、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。
智能家居=家居智能+互联。按照智能家居本身的定义,以及国内物联网领军企业物联传感的说法,智能家居是一个系统,它要求系统中的每一个设备首先都是智能的,并且这些设备之间都能够互联互通、协同工作。植入WiFi模块的设备只实现了连接互联网。
其实高效并不等于智能。确实WiFi模块的填入,让传统家电“抄近路”,快速实现了“智能化”,支持手机APP控制,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,例如可以远程开关等。但是高效是智能多种“果”中的一种,除了高效外,智能应该是变得更加聪明,如感知周边环境、探测周边动态等等。
智能家居过多强调控制,忽视智能化功能。不少人在功能与控制方式上存在一个误区,习惯性地将手机控制、语音控制、手势控制等方式看成就是智能家居的功能,但实际上这并不准确。单纯地就智能家居而言,功能是智能家居所具有的能力,而控制方式则是触发这些功能“钥匙”。
由些可见,传统设备植入WiFi模块不失为一个升级的方法,但所提升的级别比较远,低于实际智能,传统设备制造商需要更进一步完善。那么,在植入WiFi模块以后,还需再做些什么呢?
首先在加强连接的基础上,提升智能水平。这点需要感知、探测和学习能力的增强,目前在智能家居领域可归为传感器的合理使用。WiFi模块的植入,使传统设备可以实现联网,而传感器的使用,可以使传统设备更加“聪明”。例如,配合环境光照探测器,一些智能灯泡可根据环境光线的亮度自动开启、调节亮度、变换颜色以及关闭等。
然后增强WiFi模块的安全性。WiFi模块属于物联网传输层,功能是将串口或TTL电平转为符合WiFi无线网络通信标准的嵌入式模块,内置无线网络协议IEEE802.11b.g.n协议栈以及TCP/IP协议栈。传统的硬件设备嵌入WiFi模块可以直接利用WiFi联入互联网,实现物联网应用。然而,在物联网领域,WiFi标准协议的安全性一直饱受诟病,WiFi智能家居系统被破解难度小,容易成为黑客的“囊中之物”。
并且要警惕WiFi模块背后的别有用心。这个问题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,但绝不能放松警惕。就传统设备而言,WiFi模块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连接互联网,但这对传统设备商来说恰恰是它的隐患所在,因为WiFi支持进行OTA、支持远程和固态更新。而这种隐患带来的最大危险不是WiFi技术自身安全性,而是基于这种模块的智能家居设备可能被WiFi模块提供商所利用。
而且试图以植入WiFi模块的方式使门锁、照明、开关、插座、家电等传统家庭设备升级为智能设备,能够实现一定的智能化。但是,这种智能化不但是最低级,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。换言之,选择WiFi模块升级智能虽然简单、快速,但后期的“修补”工作也可能非常麻烦。
不可否认的是,WiFi模块的主要优点是相应设备联网无需“中间桥”,可与智能手机直接相连,能实现远程控制,但它的劣势也很明显。因此WiFi模块想要在智能家居中得到更大的发展,从目前来看恐怕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还需要改善许多不足的地方。